昨天幫同事剪新聞,有關於印度德雷莎修女,我就有一個夢,去當志工。
※德雷莎修女(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)小檔案:
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,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。於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。
德蕾莎修女為了服務窮人,接受過醫療訓練,並尋找幫手,於1950年10月,德蕾莎修女與其他12位修女,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﹙Missionaries of Charity;又稱博濟會﹚,並將教會的修女服,改為印度婦女傳統的沙龍,以白布鑲上樸素的藍邊,成為博濟會修女的制服。
教宗庇護十二世,撥給她一個社區和居住所,讓她去幫助有需要的窮人。
這所貧病、垂死者收容院,在1952年八月正在成立,當時在入口處掛著一塊牌子,上面寫著「尼爾瑪.刮德」, 按孟加拉語的意思,就是「清心之家」。七年後,德蕾莎的「仁愛傳教會」,分別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蘭奇,設立了兩座這樣垂死者收容院。
德蕾莎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,媒體問她:「我們可能做什麼促進世界和平?」。她回答:「回家和愛您的家庭。」
※
同事們去拍的,就是德雷莎修女設立的『清心之家』,我們翻成『垂死之家』。
『垂死之家』裡有許多世界各地的志工,大家都是自費前往,去那裡服務。在那裡要做的工作非常的多,餵病人吃飯、幫他們洗澡,還要洗衣服、洗毯子、做衣服等等。
洗衣服在方便的台灣來說,是一件簡單的事,只要把要洗的衣服、毯子,丟到洗衣機裡就好了,但是在『垂死之家』沒有這些現代化的工具,必須要靠人工,用手洗、用腳踩、用手擰乾,所以需要很多的志工。
院裡有很多病人,沒有辦法控制大小便,所以床單、衣服會沾滿大小便,所以在洗衣服的時候,就要先分類,比較好洗的分一堆,比較難洗的又分一堆,這個工作,是最辛苦的,真的需要將心比心,才能不抱怨的做。
一個簡單的地方,連現代化工具都是奢侈品,住在那裡的那些人,不知道能不能順利張開眼睛,看看第二天的太陽,這樣生活,真的讓我覺得,人生沒有什麼好計較,能夠付出幫助人,跟把力量拿來追求自我的享受的比較下,我會選擇幫助人,因為幫助別人的時候,也是在幫助自己,因為心靈會更豐盛的。
現在的我,有了一個夢,去印度當志工。
- Sep 13 Wed 2006 12:53
到印度當志工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